详情

厌氧反应器发生酸化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来源:环保在线2022/6/20 10:02:101358
导读:
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严重的问题就是“厌氧反应器酸化”,严重时,需要更换整个反应器内的厌氧污泥,损失可达几十万甚百万。那么,当厌氧反应器发生酸化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严重的问题就是“厌氧反应器酸化”,严重时,需要更换整个反应器内的厌氧污泥,损失可达几十万甚百万。那么,当厌氧反应器发生酸化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一、酸化原因
 
  1、厌氧反应器超负荷运行
 
  污泥负荷是厌氧反应器运行各种过程控制条件下非常重要的控制参数。超负荷运行实际上意味着负荷超过厌氧污泥中产甲烷菌的产甲烷能力,而此时的负荷往往不超过厌氧污泥的水解酸化能力。因此,出现了反应器VFA开始积累、浓度不断上升、出水酸碱度下降、去除效率下降的污泥酸化现象。
 
  2、酸碱度、温度等运行控制条件有严重偏差
 
  由于厌氧污泥中的产甲烷菌比水解酸化菌要求更严格的生活条件,当反应器的酸碱度或温度控制范围大幅度偏离时,产甲烷菌的产甲烷菌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而水解酸化菌受到的影响远小于产甲烷菌,其结果也将导致厌氧反应器中的酸化现象。
 
  3、毒性物质流入
 
  当废水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有毒物质,其浓度不足以严重抑制厌氧污泥中的水解酸化细菌时,产甲烷菌已经被抑制,污泥酸化发生。
 
  4、营养盐加药严重不足
 
  在缺乏氮、磷等微量元素的废水中添加足够的营养盐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厌氧污泥中的产甲烷菌和水解酸化菌都需要这些元素来代谢和合成细胞物质。当废水中一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缺乏时,产甲烷菌的活性将受到严重影响。这是因为,对于厌氧污泥,特别是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菌位于颗粒污泥的中部,水解酸化细菌包裹在产甲烷菌周围。水解酸化细菌比产甲烷菌更容易获得这些代谢元素。此外,水解酸化菌的繁殖率远高于产甲烷菌,这使得废水中原本不足的营养元素被水解酸化菌*消耗掉,而产甲烷菌无法获得这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其活性将受到抑制。其结果是,反应器的酸化不可避免。
 
  二、“酸化”恢复措施
 
  1、降低进水浓度
 
  通过降低给水浓度(通常< 2000mg/l ),进一步降低反应器的有机负荷,是实现氧化反应器恢复的常用方法。但单独采用该方法的恢复效果不明显,通常与碱液投入方法配合使用。例如,通过一边降低入水浓度一边配合一定的nahco3的方法将氧化反应器的ph调整为空白,9d后使uasb的出水ph从初被氧化时的ph返回。
 
  2、处理出水回流
 
  处理出水回流是保证厌氧反应器进水负荷条件下降低其进水浓度的有效措施。采用该方法,回流水甲烷生成阶段产生的碱度可以在酸化阶段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对反应器进水碱度的要求。另外,该方法不会引起反应器中CO2含量的剧烈变化,能够稳定提高反应器的酸碱度;由于回水的温度与反应器的温度基本相同,因此很容易实现反应器的恒温。回水溶解氧低,不会对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产生不利影响,回收效果明显。研究表明,轻度氧化后采用该方法,厌氧反应器的ph值可在36h下恢复,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厌氧反应器的氧化恢复。
 
  3、处理出水置换
 
  处理流出物置换是用储存的反应器流出物一次性置换反应器中含有高浓度有机酸的废水。由于反应器的正常流出物具有高碱度,这相当于在换水时加入大量碱,因此该方法既不需要额外投资(碱加入的成本),也不需要碱加入量,是一种更经济的回收方法。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反应器出水ph值从氧化时的恢复上升到8,气产量上升,出水中挥发酸含量恢复到反应器正常运行水平。
 
  4、加颗粒污泥
 
  添加新鲜成熟的颗粒污泥可以快速补充反应器中的微生物数量,降低污染负荷,是一种短时间有效的酸化回收方法。然而,由于缺乏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维持技术的必要支持,颗粒污泥的添加往往伴随着高成本,因此该方法目前大多局限于实验研究。随着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快速恢复和活化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该技术有望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5、投加关键微生物种群
 
  厌氧反应器的过渡酸化直接来自产氢和产乙酸细菌未能及时降解VFA造成的VFA积累。因此,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厌氧消化系统中的产氢产乙酸细菌可以获得优先生长,提高VFA转化为乙酸的效率,使后续产甲烷菌获得更多可以直接利用的营养底物,这将有助于加速厌氧消化链式反应的恢复。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工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全球工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全球工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全球工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