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锥贯入仪 DCP 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现场 大量的动力锥贯入仪 (DCP) 试验和数据分析,对 DCP 在路基拼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于老路边坡 削坡厚度、开挖台阶尺寸的确定、老路硬路肩下的软弱路床判定、路基拼接部位的压实质量快速判断有良好的指 导意义。
关键词:路基拼接;动力锥贯入仪;路基台阶;承载能力;压实度
1 前言
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国内早期建设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面临着高速公路的 改扩建任务。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是江苏省一条高速 公路,也是江苏省一条成功完成八车道扩建的高速公 路。本文以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依托,研究和探讨 动力锥贯入仪 (DCP) 在路基拼接中的应用。与新建高速公路相比,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路基拼 接设计与施工有其特殊性和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 (1) 老路边坡防护拆除后,在老路边坡一定深度内的表 层土压实度不足、含水量大、松散等,需要在边坡一定 深度范围内进行清表处理。如何快速确定老路边坡合理 的削坡厚度是扩建面临的问题之一; (2) 老路拼接中, 开挖台阶的设计关键是台阶高度与宽度的确定。如何根 据现状与需要,综合确定台阶设计方案是一个难题; (3) 扩建工程不中断交通,需要尽可能提高施工效率, 以缩短工期,将施工对交通营运的影响降至低。在工 期紧、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检验路基拼接部 位的压实质量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 (4) 老路的硬路 肩位置是新建八车道高速公路的第三车道,按照八车道 沪宁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要求,一、二车道为客车 道,第三、四车道为卡车和客车道。因此,第三车道行 驶的卡车居多。同时,施工时铣刨和打开老路硬路肩后 发现,老路硬路肩下的路床普遍存在含水量偏大、松散 软弱等现象,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进行老路硬路肩下 的软弱路床加固。现场快速判定老路硬路肩下的路床承
载能力,以确定是否需要路床加固,也是路基拼接施工的关键之一。为解决以上问题,利用动力锥贯入仪 (DCP) 的优点,在沪宁高速扩建工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现场 DCP 试验和对比检测,对其在高速公路路基拼接设计及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实践和探索,试验成果可对路基拼接的设计及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 DCP 的原理与分析方法
2.1 DCP 的原理
动力锥贯入仪 (DCP) 属小型轻便地基土原位测试 的触探仪,其锤重 8kg 和 4.6kg,落距 575mm,贯入杆 长 1000mm,圆锥头直径 20mm,锥尖为 60 度,贯入杆 旁连接 1000mm 的读尺,直接读记每击一次的贯入值。 这种原位测试的 DCP 贯入仪在国外已经在使用中积累 了贯入值与相应土性指标的关系。其每锤击一次的贯入 值 (mm) 已经与土的弹性模量、加州承载比、无侧限 抗压强度建立了关系式,在南非已将贯入值作为路面设
计的参数[1]。通过标准贯入,动力锥贯入仪 (DCP) 可用于判定路基、白灰土底基层或无粘结粒料基层、底基层的不同深度的承载能力及整体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可以是 CBR值或回弹模量 (根据 AASHTO 公式转换)。该设备的优点是快速、简便、不受场地限制,适合于施工现场测试或老路路基承载力评价。
2.2 DCP 分析方法由于动力锥贯入仪在国内应用较少,因而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的分析方法,根据美国 AASHTO 的规定,DCP 测试结果与 CBR 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2]
| |||
|
式中,PR 为 DCP 测试的贯入率,mm/锤击次;CBR 为加州承载比,%。因此,通过现场测试时记录 DCP 的贯入率,即可快速计算土基 CBR,初步评价路基各层承载能力。
2.3 DCP 测试步骤DCP 现场测试需要人员 2~3 名。测试步骤如下: (1) 测试人员在现场选定试验地点,如在台阶顶面处。
(2) 将圆锥头连接到安装好的动力锥贯入仪杆上;将圆锥头对准要检测的土表面,同时确保贯入杆竖直。
(3) 在贯入杆旁边放好标尺,标尺需平行于贯入杆。由一人扶好贯入杆,另一人举起重锤,随后松手放下重锤。
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4) 重锤砸下后,记录单次贯入深度超过 5mm 后的锤击次数及杆身贯入深度;如果单次锤击贯入深度小于 5mm,应在多次锤击到贯入深度大于 5mm 后记录贯入深度及该序列累计锤击次数。
(5) 至贯入深度达到要求 (贯入深度达到或稍超过需判断承载能力层层厚) 后,取出贯入杆,结束测试。圆锥头可留在土基中,一次性使用。
3 DCP 方法确定老路边坡削坡厚度
为确定老路边坡土合理的削坡厚度,在沪宁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边坡侧面进行了 DCP 试验,试验结果如表 1
和图 2 所示。
DCP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1) 老路边坡表层 20cm 左右 CBR 值较低,以下CBR 值迅速增长,故需要清除边坡表层 20cm 范围的填
土;同时考 虑 到 部 分 路 段 边 坡 防 护 圬 工 厚 度 通 常 为25cm,因此清表厚度建议为 30cm。
(2) 测试段落内老路边坡 60cm 内 (含表土) 总平均 CBR 值达到 12.19,许多测点仅贯入 30cm 后就难以继续贯入,表明边坡部位承载能力总体情况尚好,清表后开挖台阶即可。
4 DCP 方法确定台阶开挖高度
台阶开挖是目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基拼接普遍采用的方式,其高度和宽度由路基填料类型、路基承载能力等因素确定。为确定合理的台阶开挖高度,在保证清除压实不足的填土前提下,大限度地利用老路基,试验段进行了开挖不同高度台阶的 DCP 试验。试验段老路边坡开挖三级台阶,台阶示意图及 DCP 测试结果如
表 2 和图 3 所示。
DCP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
|
|
(1) 老路基整体情况较好,上部台阶 40cm 深度范 |
|
|
围内 CBR 总平均值为 34.89,中部台阶 40cm 深度范围 |
|
|
内 CBR 总平均值为 19.08,下部台阶 40cm 深度范围内 |
|
|
CBR 总平均值为 12.31,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但所有 |
|
|
测点 CBR 值均大于 6.0。 |
|
|
(2) 由于老路基承载力较好,台阶开挖高度在 40~ |
|
|
60cm 均可满足要求,开挖大台阶没有必要。同时,考 |
|
|
虑到施工时挖掘机作业的便利,认为台阶开挖高度在 | 后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指标的物理特性不同,在掺灰 |
|
60cm 较为适宜。 | 量不同、填土性质不同、含水量不同等情况下,两者的 |
|
5 DCP 快速测试路基拼接部位压实质量 | 关系应当是不同的。测试数据表明,当压实度增大时, |
|
CBR 指标也相应增长,两者之间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一致 |
| |
|
| |
如何在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快速判别路 | 的,可以认为 CBR 越大则对应填土层的强度越高。 |
|
基拼接部位的压实质量,发现路基压实的薄弱路段,加 | (2) DCP 贯入值与路基强度存在直接的正比关系, |
|
强压实质量控制,是扩建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 | 因而 DCP 可用于路基压实质量的现场快速评定,及时 |
|
为分析路基 CBR 与路基压实度之间的相关性,在 | 发现路基压实后的相对薄弱路段,加强后续的补充碾 |
|
试验段及各路基施工标段采用 DCP 对新填路基各层灰 | 压,确保路基压实质量。通过 DCP 测试手段,可以提 |
|
土压实后的 CBR 值进行了测试,同时在 DCP 测点附近 | 高现场质量检测效率和施工效率。 |
|
采用灌砂法进行现场灰土压实度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数 | 6 DCP 方法判别老路硬路肩下的软弱路床 |
|
据分析,对灰土层压实度与灰土层 15cm 深度内的 CBR |
| |
|
| |
平均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图 4 所示 (图 4 中, | 为确定老路硬路肩部位铣刨后路床是否需要加固处 |
|
x 为灰土压实度,y 为灰土表层 15cm 深度内 CBR 加权 | 治,在硬路肩下的路床进行了 DCP 试验,并通过现场 |
|
平均值)。 | 承载板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承载板测出每级荷载 |
|
从图 4 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 下相应的路基回弹变形值,经过计算求得路基回弹模 |
|
(1) 总体趋势表明,灰土压实度越大,表层 15cm | 量。试验结果如表 3 所示。 |
|
深度内 CBR 加权平均值越大,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 分析硬路肩下的路床顶面 DCP 及对应点位承载板 |
|
性。然而两者相关系数并不高,相关系数为 0.73,分析 | 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
116 2009 年 02 期(总第 50 期)
公路交通科技(1) 老路硬路肩下的路床顶面绝大部分测点表层以下 0~40cm 范围内 CBR 偏低,土层较松软,表明这些测点对应的 0~40cm 范围内土基强度相对较差,对应点的
路基承载板试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路基回弹模量偏
低,数值在 36Mpa 左右。(2) 硬路肩下的路床顶面个别测点表层以下 40~60cm 范围内 CBR 偏低,表明个别测点对应的 40~60cm
范围内土基强度相对较差。
(3) 硬路肩下的路床顶面 60cm 以下范围 CBR 整体较高,表明 60cm 以下路基强度较好。
(4) 根据以上测试情况,建议老路硬路肩路面铣刨后,路床处理深度为 40cm,路床软弱的局部段落可根据开挖后的情况加大软弱路床处理深度,达到路床加固的目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工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全球工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全球工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全球工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